“中国制造”在世界上并不陌生,但众所周知,人们对“中国制造”并无信任的好感,似乎“made in china”就是廉价质差的代名词。不能说人们用有色眼光看待“中国制造”,事实上,中国的制造业的确是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一度成为“世界工厂”,主要是给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做贴牌和代加工,严重缺乏自主品牌影响力。 如今,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东南亚制造业的兴起,中国“世界工厂”的地位已然岌岌可危。今年以来,许多企业外迁越南、印度等国家,这其中有外国品牌撤销在华投资,同时也有国内本地企业海外投资,而这种情况在可以料想的未来只会不断增多。
有人说“中国制造”面临着史上最大危机,极有可能一蹶不振。但是事实是这样吗,“中国制造”如何摆脱当前困境,出路何在呢?毕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,是立国之本、兴国之器、强国之基。没有强大的制造业,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。 今年政府出台了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相关政策方针,其根本就是振兴中国制造业,与工业4.0接轨。然而依照目前中国制造业的现状,实现工业4.0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,所以必须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研发投入,同时还需发展和重视职业教育,通过改良与提升的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。只有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,完善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,中国制造的出路才能坦荡光明。
|